世上,没有谁比谁聪明多少,有的只是学习能力的大小。
小时候上学,同样的老师,凭什么班长考91分,我考19分;班长从不复习,我每天朝益暮习,最后,凭什么班长考93分,我考39分。
我不服,同样的一个脑袋,两双眼睛,凭什么?嗯,一切都是学习方法惹的祸。

98%的人学习方法都出现了问题,一直都在干事倍功半,费力不讨好的事,常常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。
学习知识,大部分人看懂了,却不会用。
就像数字老师证明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,你也看懂了如何证明,让你自己去证明时,你就一脸茫然了,才知什么是知易行难——听着容易,做着难。
假如你学习写作,弄懂了什么叫比喻的修辞手法,原来这么简单,可自己写文章时,那个比喻句怎么也写不恰当,才知什么是东施效颦。
更多的是,今天学了一加一等于二,第二天就变成一加一等三,——彻底忘记。

学习进程缓慢,别人一天看一本书,你却要二十天看一本书。
有那么一些人,学习速度很快,一本书在手里翻几下就看完了。然后,大多数人会对此嗤之以鼻,认为他是囫囵吞枣,不求甚解,学不到什么知识。
而自己一本书看几十天,就是精读,才能真正消化知识。
然而,实际情况会让你感到愤愤不平。别人一天能把书中知识全部吸引,而且还能灵活运用;而你,花了二十多天的你,却把书中的知识忘了一大半,而且很多还是一知半解。到时,你多半会仰天长啸:“啊,凭什么?”
也许你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天生比较差。不,这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,准确说,是学习方法的问题。

那阅读来说,你是不是拿到一本书,就一丝不苟地从头读到尾?这种顺序阅读,就是一种低效学习法。
顺序阅读法,缺乏整体概念,有种盲人摸象的意思,不能很好地理解当前知识,常常只是一知半解,摸到象腿,以为就是柱子。
意思就是说,当你没有整体认知时,对局部知识都是断章取义,不能正确去理解。
而且,很容易半途而废,想想,你有多少书看到123页就折个角,永远也没了动力翻下去?
这是因为,当你没有确定这本书的目标时,你会觉得没有尽头,越读越枯燥,以至无法读下去。就像你走路,如果不知道终点,漫无目的地走,那才叫累!

还有平时生活工作中,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,百度是个好东西,于是你上网一搜,马上就能搜出答案,你照着一步步做,还真做成了。
第二天,你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又不会解决,又去网上搜,又照着做。
就像你学PS抠图,搜出一大串操作步骤,你照着抠真抠出来了,可你这是依葫芦画瓢,没了葫芦,你啥也不是。
这种就是案例式学习法,你以为你学会了,其实,你只是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,你根本没学会,只是自欺欺人罢了。
还有冲刺式集中学习,这种效果也是特别的差,理解深度达不到,遗忘率更高,也是很不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。
不管怎么说,只要你避免了以上的学习误区,相信你的学习能力会得到大大地提高。